【九华庙会】九华山庙会起源于唐代。相传唐开元末年,新罗国高僧金乔觉来九华山开辟地藏道场,苦行禅修七十五载,于农历七月三十日这天圆寂,终年九十九岁。遗体置缸三年后,全身不环,容貌如生,撼其骨节有金锁般晌声。依佛经所说,金锁骸鸣,乃是菩萨应世,因而弟子们视其为地藏菩萨转世,尊其为金地藏,遂在神光岭建肉身塔供奉。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,四方信徒、香客云集九华朝山进香、拜塔、朝拜天台,许多山民和手工艺者趁此机会互做买卖,民间艺人也趁此献艺,逐步形成了传统的九华山庙会。
在庙会期间,九华山均要举办盛大纪念活动,山上各大寺庙相继举行“佛像开光”、“方丈升座”、“打地藏七”、“打佛七”、“水陆大法会”等佛事活动。此时山上诵经声此起彼伏,盛况空前。其中,守肉身塔仪式和僧众绕塔诵经的活动,通宵达旦,灯火辉煌,场面十分壮观。文化大革命期间庙会被禁止。1978年后九华山佛教协会恢复“地藏法会”或举行“祈祷世界和平法会”。自1983年起九华山管理处(现管委会)和九华山佛教协会举办融佛事活动、旅游、商贸项目于一体的庙会,并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,高峰期中外来宾达数万人。今九华山庙会名播中外,颇具影响。 |